她曾經歷初中厭學,一度陷入低谷;她從中職-高職貫通的工藝美校起步,帶著對藝術的懵懂熱情;她通過在AIVA埃瓦國際藝術學院(伯明翰城市大學中國預科中心)的學習,不僅實現專升碩的飛躍,叩開了BCU首飾設計專業的大門,更以Distinction(卓越等級) 的優異成績畢業,成為當屆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她是Ye Zhixuan,一個曾自嘲是“學渣”的女孩。今天,我們邀請Ye Zhixuan分享她的“逆襲”故事,揭秘AIVA埃瓦的伯明翰城市大學中國預科課程如何為她奠定成功基石,以及她在BCU實現學術飛躍的“方法論”。

Ye Zhixuan
伯明翰城市大學中國預科課程 碩士預科學生
曾就讀于上海某藝術類高職院校 中高職貫通首飾設計專業
伯明翰城市大學 首飾設計專業碩士 Distinction畢業
01
非典型起點:厭學少女遇見工藝美術
我的初中經歷并不愉快——那是一所“很好的學校”,但也因此更壓抑。學業壓力巨大,班級排名讓我成了“顯眼包”,從入學時的前幾名滑到吊車尾。我一度厭學在家兩周,繪畫和二次元成了唯一的避風港。中考后,我帶著一點“好就業”的務實想法,也為了逃避傳統升學路徑,選擇了工藝美術學院的中高職貫通專業,學習首飾設計。

Divinity, Zhixuan Ye (被學校收錄畢設作品)
在那里的五年,我像海綿一樣吸收一切:蠟雕、金屬拉絲、市場營銷…… “樣樣通,樣樣松”。相比于技術,我更喜歡琢磨如何給作品賦予意義。畢業設計時,我關注網絡暴力現象,創作了結合動物與人類牙齒、密集花瓣元素的作品,試圖表達“被腐蝕與對抗”的感覺。沒想到作品被學校收藏了,還給了獎金!這讓我第一次嘗到創作的甜頭,也隱隱覺得:我的興趣點更偏向有思考、有表達的當代藝術,而不僅是精湛工藝。


Caries (被學校收錄畢設作品)
Zhixuan Ye
02
在邏輯煉獄中重生
臨近畢業,我原本計劃找工作或實習。但通過學姐推薦,我了解到AIVA埃瓦的BCU中國預科項目。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參加了他們的暑期體驗營——短短幾天,藝術專業輪轉、琺瑯課、看展……那種開放探索的氛圍瞬間點亮了我。在媽媽的支持下,我決定通過預科申請英國院校。 預科的學習徹底重塑了我的思維方式,為我打下了至關重要的方法論基礎。這段經歷不是簡單的技能培訓,而是一場“邏輯煉獄”的重生:
核心認知:首飾必須是“可佩戴的藝術”
這是我學到的第一課。老師反復強調:“如果你的想法不通過身體互動來呈現,那為什么不拍電影呢?”這句話點醒了我:首飾的核心意義在于與身體的聯系。它必須可佩戴、可互動,否則就失去了媒介價值。這為我后續所有創作確立了方向。
邏輯鏈構建:Research Question的精準定位
以我的《Secret, 大麻煩》項目為例。靈感源于看網絡小說時一些詞匯總是莫名其妙被一刀切得屏蔽成“口口”的現象。起初,我只覺得這個視覺有趣。但老師引導我深入:“這背后反映了什么?”通過大量調研,甚至采訪了一位網文作者,我了解到屏蔽機制對創作和閱讀的真實困擾。老師教會我:觀點必須有證據支撐,問題必須明確、具體、有價值。最終,我將研究問題聚焦為“中國網絡文學中的屏蔽機制如何影響創作和閱讀體驗”,并設計出“華容道”戒指——觀眾轉動戒指上的馬賽克滑塊,嘗試拼出被系統屏蔽的字詞,體驗那種“知道卻無法呈現”的煩悶感。

Secret, 大麻煩(被學校收錄畢設作品)
Zhixuan Ye
Sketchbook:詳實記錄與迭代意識
在預科,我養成了事無巨細記錄Sketchbook的習慣。剛開始我的本子“廢話很多”,但老師強調:靈感來源、調研碎片、材料實驗、失敗嘗試……全都要塞進去。這不是應付作業,而是思路迭代的基礎。例如,我早期想表達“束縛”概念,直接做了個脖子上的束縛帶,效果直白生硬。老師反饋:“藝術表達的深度在于含蓄和引發思考。”這促使我轉向更巧妙的表達方式。

技術規范與安全意識
預科對工作室安全非常重視。老師反復強調佩戴安全和制作過程的安全規范。“你這個設計戴在手上會不會劃傷皮膚?”“這個材料處理時有沒有防護?”這些提醒后來在BCU同樣關鍵,我親眼見到有同學想做“武器”概念的首飾因安全隱患被否。安全規范直接關聯作品評分,是創作的“生死線”
超值口語課
必須單獨夸夸預科的口語課!口語老師的水平真的很高,教學充滿激情,特別會引導和鼓勵。記得有一次他差點漏掉我發言,我主動舉手。說完后他特意表揚了我。這種正反饋對一個內向學生太重要了,它讓我剛到英國時就敢于開口交流,為我后續的學習和生活掃除了一個大障礙。
03
方法論的深度應用
預科畢業后,我順利實現專升碩,來到伯明翰城市大學(BCU)。初到BCU時,我只定位自己“中等偏上”,沒想過能拿到Distinction。但預科那套方法論在BCU得到完美應用:
我的MA課題聚焦于“消費主義如何通過化妝品對女性進行虛假賦權”,特別以“女王色”口紅(比如著名的Dior 999)為切入點。

Installation
Anti-consumerism for women, Beauty dressing table setting
Zhixuan Ye
2022
Lipstick, comprehensive material
100cm×40cm×150cm
極致調研與精準定位
我把在預科項目里學到的調研精神發揮到極致。分析美妝廣告(如“女王甄選”“無瑕肌膚即力量”)、查閱女性作為家庭消費主力的歷史資料,甚至跑到伯明翰市中心做問卷:“最消費主義的化妝品是什么?”結果“口紅”高票當選。這讓我把模糊想法錘煉成精準的Research Question:消費主義如何通過營銷話術,將購買包裝成“賦權”?
Sketchbook:邏輯的強力支撐
在BCU,我的Sketchbook做得“啰嗦但清晰”。每一個靈感來源、元素選擇、實驗過程(成功或失敗)都記錄在案。我甚至學會“聰明記錄”——比如將材料測試過程轉化為主題相關的“Sample”,既滿足要求又服務核心。



Zhixuan在MA期間密密麻麻的Sketchbook記錄
核心概念與多元表達
我緊扣“虛假皇冠”主題,從口紅提煉出形狀、經典營銷女王色號等元素。每一件作品都服務于“戳破虛假賦權”的主線:
《Buring Crown》:
紙張切割的皇冠浸泡口紅后燃燒,象征“賦權”的脆弱與幻滅

Crown
Anti-consumerism for women, Burning Crown
Zhixuan Ye
2022
Lipstick, paper, cotton thread
10cm×10cm×9.5cm
《Truth-in-illusion Crown》:
華麗的口紅造型內藏刻字金屬片——“不要女王的虛假皇冠,只要女性的真實權益”,需要破壞表層才能看到真相。


Crown
Anti-consumerism for women, Truth-in-illusion Crown
Zhixuan Ye
2022
Lipstick, copper, nylon
21cm×21cm×17.3cm
《Crown in Mirror》:
巨大的口紅印裝置,僅在對鏡時才能將皇冠“戴”在頭上。寓意那種“賦權感”只存在于消費主義營造的鏡像幻象中。

Crown
Anti-consumerism for women, Crown in Mirror
Zhixuan Ye
2022
Mirror, lipstick _size depends on mirror
《False Empowerment Makeup Brushes》:
用大量紅色士兵小人拼裝成化妝刷柱,極其易碎,暗示所謂賦權的脆弱

Installation
Anti-consumerism for women, False Empowerment Makeup Brushes
Zhixuan Ye
2022
Plastic soldier toy, cosmetic brush, lipstick, glue
20cm×3cm×3cm~18cm×1cm×2cm
04
反哺與成長:從學生到助教的更深理解
畢業后,我有幸擔任BCU助教一年。這段經歷意外地讓我對預科方法論有了更深理解。工作主要是指導本科學生:提醒工作室安全、解答技術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識別邏輯斷裂點。
許多學生卡在“不知為何選這個元素”或“Sketchbook混亂”上。我會像當年預科老師引導我那樣追問:“靈感最初怎么來的?”“它和核心課題有何聯系?”“如果換元素行不行?為什么不行?”神奇的是,通過一步步引導,學生往往能自己理清思路。這讓我確信:預科教的不只是個人方法論,更是可傳遞的思維工具——它教會我們如何重建思考路徑。

同時,助教工作給了我沉淀時間:自學Rhino和ZBrush,將數字創意轉化為實體作品,進一步拓寬創作邊界。


04
逆襲的核心是“方法論+主動”
回顧這段從工藝美校到AIVA埃瓦預科,再到BCU Distinction畢業并擔任助教的旅程,我想以“過來人”的身份,給正在考慮這條路的你們幾點建議:
預科教的是“漁”而非“魚”
別只把預科當成學基礎或練英語的地方。它的核心價值是教會你一套在西方藝術院校生存的方法論——如何構建邏輯鏈、做深度調研、精準定位問題、用Sketchbook迭代思考。這套思維比任何單一技能更重要,是你未來學術和職業的底氣。
主動點,機會是“要”來的
別害怕和老師、同學交流你的想法(哪怕不成熟)。在英國,主動溝通非常重要。積極利用學校資源(工作室、圖書館)。實習機會不會自己掉下來,像我,就是主動聯系當地工作室才爭取到寶貴的琺瑯工廠實習。熱情和主動性是最好的敲門磚。
找到“甜區”,保持韌性
學習藝術設計一定有困難。找到能給你小小成就感的事(比如一次調研突破或作品被認可),保持熱愛。同時鍛煉在壓力下堅持的能力——我的最后一個預科項目因疫情和個人狀態差點放棄,但老師的鼓勵讓我挺了過來。
我的故事,是關于尋找方法、不斷試錯、堅持方向的故事。AIVA埃瓦預科像一座堅實的橋梁,將我從傳統工藝實踐引領到西方學術體系門前,并教會了我叩門的方法;BCU則提供了一個廣闊舞臺,讓我將這套方法付諸實踐,深入探索,最終收獲了Distinction的認可。
這段旅程充滿挑戰,但每一步都算數。我曾經自認“學渣”,但方法對了,努力就不會白費。如果你也懷揣藝術夢想,正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希望我的經歷能給你一些光亮和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