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AIVA校友Teng Tai獲得2022珠寶界奧斯卡銀獎!“扣動扳機,聆聽珠寶”
GCDC官方視頻
2022年2月28日
“珠寶界奧斯卡”
2022英國金匠精工藝與設計大獎
在英國倫敦的Golsmiths' Hall舉行頒獎典禮
各個重量級珠寶設計領域獎項悉數頒出
讓我們特別驕傲的是
AIVA畢業生連續第2年獲得這個大獎!
AIVA2020屆預科畢業生Teng Tai
在今年GCDC中奪得“概念性首飾3D設計銀獎”
主頁菌第一時間與Teng Tai同學進行了連線
聊了聊關于獲獎作品的背后
以及他給學弟學妹們的經驗分享
—— AIVA ALUMNI ——
Чужеземец Teng Tai
AIVA 2020屆畢業生
2019-2020 BCU碩士預科 首飾設計
2020-2021 BCU碩士 首飾設計
專訪
Hi Teng Tai,首先恭喜你獲得GCDC大獎!得知自己獲獎時,你正在干嘛?
我在玩文明6。我住的這個公寓收到郵件總是會比正常的時間點要晚。最初我收到提醒查看信箱,因為獲獎通知都是以信件的形式送來的。我翻了三天信箱真的是啥也沒有。周末的時候彈出一個郵件說我獲獎了,我才下樓又翻了一遍信箱才拿到的。
頒獎典禮邀請函
頒獎典禮的現場是怎樣的呢?
因為英國徹底解封了,今年的頒獎典禮是線下舉行的,但是只允許獲獎者本人參加。因為獲獎的作品是在BCU珠寶學院讀碩士的時候做的,學院贊助了往返的車票并且組隊前往倫敦。
頒獎典禮是差10分鐘5點開始入場,我們到的早了一點就順路去拐角的酒吧喝了兩杯 (也是學校贊助的)。典禮開場之后就是從2D開始到3D的作品頒獎,然后特別贊助的獎項,最后是卡地亞獎(就是那個Cartier,但是今年沒有人獲獎)和終身成就獎。然后就是喝喝酒、聊聊天再看看其他的獲獎作品,最后冒雨趕火車回伯明翰 了。

Teng Tai拍攝的頒獎典禮現場與附近酒吧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參賽歷程嗎?
GCDC的比賽每年年底開放報名,一般一月初截止。我是本著都花了一年做出來了,報個名試試吧的心態。報名過程很簡單,網上選擇參加的類別、填寫信息、上傳照片,最后遞交作品到倫敦。接著就等待通知了。
官網報名頁面
可以介紹一下你的獲獎作品嗎?
我的作品靈感來源是薩滿教的宗教儀式。我試圖將一個相對來說被時代的發展所拋棄的宗教儀式,在當代的語境中提出來,并且用首飾或與身體相關的物品作為載體來進行表達。
作品視頻(記得打開聲音~)
你如何理解首飾設計?
我一直認為首飾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我表達我個人觀點的一種媒介、語言或者工具。唯一的區別就是,因為首飾的特性是與身體相關,并且本身不具有功能性,所以在創作的時候更多的要考慮到為什么要通過與身體相關的物品來傳達我的觀點;抑或是使用與身體相關的視覺語言的必要性。
在BCU碩士一年里,你有了怎樣的收獲?
1張學位證書、1個獎項、2年的畢業簽證、1年的駐校藝術家(希望年底能夠續上1年)。(好一個干脆利落的回答~)
從預科到碩士,這個過程對你來說是個怎樣的經歷?
從預科到碩士,我更加清晰地知道了我需要的或者說我要想去做的事情。打個比方,在預科之后,我了解我將要涉足的領域,并且我決定要朝這個方向前進;在碩士畢業之后,這個方向的范圍進一步縮小了。
在疫情期間到英國留學,是怎樣的體驗?
對我來說就是搬到了另一個城市學習生活,除了伯明翰,我去過的城市還有利物浦和愛丁堡。最大的感覺就是從手機里的app、到日常說的話,都被那些之前有所了解,但是并不十分熟悉的事物替換掉了。
對于即將到英國留學的學弟學妹,你有怎樣的經驗分享?
個人感覺英國的生活相比較于國內來說是沒有那么便捷的,適應一下就好了?,F在獲取信息的渠道這么多,辦事、出門兒之前,多花幾分鐘搜一下就能了解到很多相應的信息了。最主要的是英語一定要好,他是你在英國學習生活最重要的工具,沒有之一。
你對于未來有怎樣的規劃呢?
我現在正在準備新的個人項目(估計年底也會繼續參賽的吧),然后8月份打算重新申請一下珠寶學院的駐校藝術家(他們說?次最多可以呆2年);目前也在準備申請PhD。
Teng Tai的獲獎作品
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輕松獲取各種信息。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選擇接收我們喜歡的信息而忽略不同的聲音。這種忽視會成為認知的捷徑,最終導致刻板印象的形成。
我的收藏旨在提高積極傾聽不同聲音的意識。每一套首飾都使用不同的金屬構成了良好的結構,在規模和視覺上都做到了無差別。對作品的統一處理,代表著因刻板印象而對物件的不理解或誤解。識別和區分一組珠寶之間差異的方法是扣動扳機,聆聽珠寶發出的不同聲音。
In this information age, we can easily obtain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However, in some occasions, we choose to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we prefer and ignore different voices. This neglect will become a cognitive shortcut and eventuall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stereotypes.
My collections seek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actively listening to different voices. Each set of jewellery uses different metals to consist the sound structure, and all have achieved no-difference in both scale and vision. The uniform treatment to the pieces represents the incomprehension or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s due to stereotypes. The method to recognise and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set of jewellery is to pull the trigger and listen to the different voices made by the pieces.